10
2025
-
04
《加强山地科学研究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倡议书
时间: 2025-04-10 17:00:48 | 作者: 新闻中心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70%,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近半数人口的生存依赖于山地。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山区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但山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山区GDP仅为全国的30%左右,山区与平原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山地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是中国天然“水塔”、生态环境安全重要屏障,更是自然资源主要聚集区、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还将持久地发挥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无法替代的功能。
建国以来,我国围绕山地开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山地科学研究还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性更强的成果,其系统性与综合性明显不足,还难以支撑我国新时期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重大需求。
2008年1月16~18日,中国科学院举办了“中国山地科学发展的策略研讨会”,会议围绕“加强山地科学研究,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了高层研讨。与会的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的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研讨,达成如下共识和倡议:
我国人口与经济迅速增加,突显山区土地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开发强度日益增加与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的尖锐矛盾,频发的山地灾害对国家重大工程的影响和对山区城镇的威胁等,都将极度影响未来经济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国家根基。新山区的建设关乎国家全面小康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山区生态建设与保育关乎国家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持久保障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全面加强山地科学综合研究,不断破解山地开发和山区发展面临的重大基础性、应用性科学问题,特别要在中国山地格局、过程与功能、减缓和预警山地灾害机制、全球变化下山地ECO演变对国家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机理、评估及对策、山区人地关系协调机制、战略与流域可持续管理等方面推动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为新山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山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地系统演化已经深刻影响了现代陆地表层过程,山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都具有放大作用。因而,国外重大研究计划(IGBP,IHDP,GTOS)很关注山地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山地研究慢慢的变成了国际热点和科学前沿。中国是世界山地大国,全球65%的高山分布在中国,迫切地需要加强全球变化与中国山地、山地科学研究与国家持续发展和中国山地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等的基础性、应用性研究,不断深入认知山地形成、演化规律和山地格局、过程与功能机制,促进山地科学发展。这对系统地发展有中国地理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科学意义,并对提高我国在国际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科技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针对发展山地科学国际竞争的紧迫性,以及我国山地对未来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支撑与保障的重要性,与会代表强烈呼吁,应当从中华民族持久复兴的战略高度更加关注中国山地科学的发展,加强山地科学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尽早制定中国山地科学研究计划,推动山地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山区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引领世界山地科学发展,这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出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和小康社会建设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和深远作用。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